向上生長、向下扎根的“青春”
北京城市副中心地下30米,伴隨著陣陣轟鳴聲,“京華號”盾構機正慢慢向前掘進,機體內,操作人員、拼裝人員、維保人員各司其職,保障著“鋼鐵巨龍”正常運轉。
時間倒回到一年半前,在凜冽的寒風中,中鐵十四局集團北京東六環改造工程正式開工,一支平均年齡不足30歲的盾構團隊跑步進場,將“中鐵十四局大盾構”品牌插在了城市副中心的土地之上。
7.5個月完成土建施工,創造了國內同類型工程施工新紀錄;80天完成24萬方土方開挖,創造了業內最快開挖記錄……一路領跑的成績單之后,是一個個奮力奔跑的青春身影。
有事,找張凱
張凱(左)與同事一起進行安全檢查
在工程建設中,許多工作都需要及時有效的協調,或與政府、路政、居委會等,從而實現工程的順利運轉,張凱就負責這樣的工作。作為已參加工作十余年的老員工,張凱早已練就了樣樣精通的十八般武藝,“有事,找張凱”也已成為他的一張名片。
2019年底,項目剛一進場,就遭遇“攔路虎”,各方關系生疏、樹木伐移未審批、施工圖紙未下發、資金高度緊張……“其中,最棘手的工作要數樹木伐移和現場平整,施工現場征地面積達6萬多平米,包含樹木3000余棵,面積廣且伐樹極其困難?!表椖奎h支部書記陳爽說,“關鍵時刻,張凱帶人頂了上去?!?/p>
為了加快施工進度,盡早拿到審批,張凱和同事一起跑通州區園林綠化局,跑斷腿、磨破嘴,動之以情曉之以理,主動與業主單位一起形成合力,在通州區建委、通州區園林局、宋莊鎮政府的協調下,順利辦理樹木伐移手續,拿到項目施工用地審批。
同時,他通過不斷與外部單位協調,依法合規地迅速推進大臨、試驗室、鋼筋加工場建設,以及各種手續報批、測量放樣、試驗建設及認證等工作,為項目全面實現施工大干打下了堅實的基礎。
2020年4月初,項目臨建完成,員工們搬進了嶄新的辦公樓和宿舍,現場施工也如火如荼。
“‘京華號’盾構機包含大量用電設備,電壓等級高、用電量大,因此,需要引入專用線纜,架設110千伏高壓電纜塔,并通過變壓器、開閉器等設備送至盾構機來滿足施工需要?!睆垊P介紹道。
2020年3月初,張凱帶領人員與相關單位一起,實地勘查現場、查閱周邊電源供應、研究供電方案,2個多月的時間里,他們先后進行20余次現場調查,確定了10余版研討方案,經過綜合權衡,最終確定了符合項目需求的供電方案。
面對疫情、作業場地有限、地下管線復雜、穿越鐵路道路手續繁瑣、大風暴雨極端天氣干擾等不利因素,張凱牽頭聯合施工單位超前籌劃、科學部署、安全統籌、精心組織、高效調度,充分發揮專業技術優勢,節日不放假、風雨不停工。終于,座座鐵塔拔地而起、過路頂管一往無前、空中線纜馳騁穿梭、臨時變電站建設熱火朝天。110千伏變電站正式供電,為“京華號”盾構機開啟了7.4公里的地下穿越之旅奠定了基礎。
“工程施工過程中,總會面臨許多問題,要具體問題,具體分析,把握原則,靈活應用?!睆垊P說,要解決問題,首先就要弄清問題的“因”?!耙颉泵髁?,“果”才能結好?!耙颉泵髁?,心中才有數,問題協調起來才能游刃有余、有的放矢。
“老黃?!卑布?/strong>
安吉超在現場嚴格盯控盾構機部件吊組裝
翻開安吉超的工作簡歷,不難發現,這是一位“老專家”,自2010年參加工作以來,他已經參與了四個項目的盾構機維保工作,如今,更是成為國產最大直徑盾構機“京華號”的“專屬醫生”。
“人實在、肯吃苦,業務精、敢擔當,關鍵時刻沖得上,困難面前不低頭?!痹谕聜冄壑?,“老專家”安吉超身上有許多標簽,是一名實實在在的“老黃?!?。
“老黃?!卑布錾?989年,雖然剛過而立之年,卻比同齡人多了幾分穩重,每天在機器轟鳴、密集狹小的空間穿梭攀爬,與液壓管路、水氣管等打交道,他的一身衣服總是滿是油漬、泥漿。
“作為我們的直屬領導,他從來不做甩手掌柜,無論什么事情都習慣于自己動手?!睓C電部長劉其成說,大到大型機械的調配,小到蓋雨布、搬方木,安吉超總是和大家一起來做,并細致檢查,確保萬無一失。
去年9月,“京華號”盾構機開始進場組裝,安吉超就帶著3名老員工、10余名新學員開始忙碌起來。他需要根據盾構機下井組裝順序協調機械、車輛進場時間,同裝機隊伍協調各個工作面所需物資,還要盯控組裝安全、質量、進度。
“150米長的盾構機,僅是零部件就近萬個,最大的部件重達520噸?!卑布f,每一個配件的進場時間、進場順序、存放位置都需要提前考慮,“車跑快了,配件到了就沒場地卸車,車來晚了,所需配件無法補到位,就會影響裝機?!?/p>
安吉超帶著團隊直接撲在了工地,作息時間也是根據現場進度來定,在施工現場一待就是十五六個小時,他的足跡遍布了工地的各個角落,運動步數每天都以兩三萬步高居榜首。
“在我們這一隊里,我算是年紀最大的了,比他們干的項目多,遇見的事情也多些,我多操操心,也是應該的?!卑布偸切φf,他從不吝嗇與同事和年輕人分享工作經驗,總是耐心地講解機械設備管理和故障排除方法,加深他們對機械設備的熟悉程度,提高他們的工作實踐能力?!按蠖軜嫷奈磥碓谀贻p人身上,我也希望自己能盡一份力,幫助他們快快成長,多為企業發展做貢獻?!?/p>
盾構機一旦開始掘進,最好的狀態就是勇往直前,“專屬醫生”就是要維修保養盾構機,確保盾構機身體健康。如今,隨著“京華號”盾構機的向前掘進,安吉超更加忙碌了,每當對講機響起,他總是第一時間趕往現場,成為工人心中的“及時雨”。
“把工作干好,比什么都重要?!卑布f。伴隨著“京華號”盾構機的穩步向前掘進,他每天行走在地下,發揮著甘于奉獻的“老黃?!本?,默默奉獻著自己的青春力量。
能文能武的孫長松
孫長松(右)為新學員講解盾構機操作參數
“他是一個全才?!痹诒本〇|六環項目,每當與人聊起孫長松,大家都會由衷的感嘆,這位90后盾構副經理,雖然參加工作只有5年,但憑借著既能開盾構機又能編制施工方案的全技能,成為項目部有名的“文武雙全”機長。
北京東六環改造工程已經是孫長松參與的第三個大盾構項目,此前,他已經先后駕駛著“楚天號”和“卓越號”盾構機先后穿越了長江?!俺焯枴倍軜嫏C施工的武漢地鐵8號線一期工程拿下了“魯班獎”,“卓越號”盾構機施工的蘇通GIL綜合管廊,被譽為“萬里長江第一廊”,錢七虎院士稱贊其為行業標桿工程。
“我們擁有最先進的利器、最強大的團隊,任何困難都必能克服?!鄙響扬@著“戰功”,駕駛代表中國制造最高水平的“京華號”穿越北京城市副中心,孫長松自然是信心百倍。
但“京華號”作為國產最大直徑盾構機,設計理念更為先進,在原有常規盾構機的基礎上,增加包括刀盤設計、同步雙液注漿系統等在內的許多創新技術。孫長松和他的團隊成為第一個“吃螃蟹的人”,與“京華號”磨合的過程自然并不輕松。
針對這些創新設計理念,孫長松帶領施工管理人員加強自身學習,結合制造廠家的現場指導和技術交底,通過“理論+實踐”的方式,不斷提高與設備的磨合度,提高使用熟練程度?!拔覀冞€根據東六環項目的實際情況,對盾構機進行了一些改造,以使它與隧道的掘進更加的契合?!睂O長松說。
如今,“京華號”盾構機與機長們的磨合度越來越好,目前已走過最近艱難的始發試掘進階段,逐漸步入正軌,各項參數正常。
如果說,盾構機駕駛是“武”力,方案編寫就是“文”才。凡事預則立,在各個工序施工之前,進行施工方案的編制,是一項必要的程序,方案包含各個方面的協調與籌劃,囊括了工序施工的各個環節。
作為一名技術人員,“能文能武”非常難得。因為方案的編制,既要結合現場實際情況,確保施工過程中可操作、可實現,還要說明工序標準、質量驗收環節以及各項保障措施,對個人業務素質有著非常高的要求。
孫長松就是其中的一把好手。項目開工一年多以來,他參與了項目三分之二的施工方案編寫工作,尤其是一些大型的專項方案,他更是其中的主力軍。他編寫的《東六環改造工程西線隧道盾構施工籌劃及風險控制方案》,在今年還受到了錢七虎院士的肯定。
“能文能武”的孫長松每天心心念念的就是盾構機?!叭缃?,他心中、腦中整天想的都是工地,連做夢都是盾構機,我做夢也想不到有一天我的‘情敵’竟然變成了一臺重四千多噸的盾構機?!睂O長松的妻子笑稱,有一天夜晚睡覺后,他說起了夢話,在夢中,不停的催促著妻子趕緊去盾構機上檢查油缸壓力,還對妻子擅自離崗進行了批評。
其實,翻開北京東六環項目的花名冊,不難發現,如同張凱、安吉超、孫長松這樣的年輕員工占了絕大多數,每天一身泥土的王虎然、堅守原則的周國棟……他們櫛風沐雨向上生長,卻又在最好的青春年華向下扎根,把最青春澎湃的力量奉獻給了致力于穿越“江河湖海城”的大盾構事業,在“創造人類夢想奇跡”的筑夢路上一路前行。
相關新聞
- 2021-07-19青春的信仰
- 2021-06-23講好紅色故事 凝聚青春正能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