為建筑施工插上“智慧翅膀”
在中鐵二十五局集團四公司古靈大道地下管廊施工現場,作業人員正在操縱遙控器,移動著模具裝卸智能平臺,將一塊塊兩米多高的箱型模具像搭積木一樣拼接起來,搭建成混凝土澆筑模型。這是該公司地下管廊智慧施工中的一幕。
近年來,該公司圍繞施工一線,積極將信息化管理和新技術應用到施工生產中,加快推進智慧工地建設,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。
在柳州市古靈大道地下綜合管廊施工中,項目建設者引入箱型模數化模具代替傳統對拉支模,讓管廊施工變得簡單方便。施工中,作業人員通過遙控器操縱智能平臺控制模具前后高低移動,實現了模具快速精準裝卸,裝卸速度是傳統工藝的15倍以上,而且所有尺寸誤差都控制在5毫米以內,墻面平整光滑,杜絕了螺栓孔滲水隱患。箱型模數化模具+智能移動平臺的組合讓管廊施工如虎添翼,原本10個月完成的工程量,現在只需3個月。
在重慶渝湘高速公路項目,為強化安全管理,該項目以信息化管理為抓手,把裝有芯片傳感器的智能頭盔和天眼監控組合起來,充當項目管理的“千里眼”和“順風耳”,建立了工地智能安全管理系統。
“楊風巖隧道洞口,工人李玉明安全帽顯示異常,隧道口駐守技術員請立即前往查看?!痹陧椖靠偪厥?,工地智能管理系統發出安全預警,隨后管理員在電腦上,發現了預警的安全隱患具體地點和人員信息,并指揮現場技術人員前往查看。經查看,原來是天氣炎熱,工人交接班后將安全帽摘下所致。
“項目開工以來,通過數字化管控累計排除安全隱患31個?!表椖控撠熑私榻B,這套工地智能管理系統除了安全保障功能外,還可以精確捕捉到現場人員位置軌跡、現場機械運轉情況等數據信息和施工動態,為項目科學決策提供依據,大大縮短了管理鏈條,足不出戶就可以指揮全局。
在全國在建最大高速公路樞紐立交——云南賓南高速渾水海立交工程施工中,建設者要在狹窄的河谷里建起2324米主線橋、11892米匝道以及22座橋梁,平均不到60平方米就有1根墩柱。面對復雜的施工環境,項目團隊通過BIM技術將橋梁模型、道路模型、地形模型融合到一起,進行虛擬施工。
“重難點工序施工前,我們會利用BIM技術進行反復推演,就危險源和困難點進行現場交底,確保安全施工?!痹擁椖考夹g負責人介紹。在高墩翻模施工環節,他們利用BIM技術制作的工藝流程動畫,將高空模板的翻、轉、拆施工,以及操作平臺支撐的安裝和拆卸,通過高仿真動畫演示完整復制出來,對關鍵環節進行反復推演,合理銜接各工序,制定最優施工方案,保證工程安全質量。
相關新聞
- 2021-07-28莊尚標會見華東交通大學黨委書記柳和生
- 2021-07-22中鐵建設建筑科技公司:智能“小白”講黨史
- 2021-07-12中鐵建設建筑發展公司:“永遠的鐵道兵”主題展覽館開館